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J-DAY

今天要來介紹一下丹麥的J-DAY(雖然距離J-DAY已經過了一段時間)。J-DAY的那一天哥本哈根可以說是用瘋狂來形容,而J-DAY對丹麥人來說似乎又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大口暢飲啤酒的好藉口,也為啤酒公司賺進一大筆鈔票。
在J-DAY那一天,哥本哈根大大小小的酒吧都有活動,有些是不用入場費外加在特定時間免費暢飲啤酒,而有些則是推出優惠的啤酒價格。我們在那一天先到一個酒吧等九點的免費啤酒暢飲,然後11點再到有免入場費且免費啤酒暢飲的CLUB跳舞,整個晚上下來不用花一毛錢就可以將自己灌醉,這樣歡樂的氣氛在當天哥本哈根凌晨的街上隨處可見,當然還有那些數不盡的"DRUNK"。
在J-DAY當天最火紅的啤酒非Tuborg莫屬了,如想知道更詳細的資料可以點擊連結。大致內容為:
The annual launch in Denmark, known as “J-day”, takes place the last Friday in October and is a day of celebration across Denmark.
The J-Day event in Denmark was established in 1990 as a tradition. Today the event is so large that the Danish spelling dictionary has included in its next dictionary published in 2011 with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J-Day is the day, a brewery's Christmas beer comes on the market." 
http://www.carlsberggroup.com/media/PressKits/brands/Pages/Tuborg_Christmas_Press_kit.aspx

Tuborg聖誕啤酒的包裝

照片擷取自網路
如果你有機會在十月底來到丹麥,那千萬別錯過J-DAY。

我們愛J-DAY!

最後就像Tuborg的聖誕啤酒一樣,聖誕節前的一個月有好多與聖誕節相關的商業商品陸陸續續推出,雖然理性的人知道這一切只是想要消費者多掏出一些錢來,但對於我這種在消費時感性大過於理性的人說,過節的氣氛是最重要的。

聖誕節茶包:)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第一次在丹麥騎單車




昨天和Kim一起騎腳踏車到vallensbaek的海邊,來到丹麥也已經快三個月了,今天卻是第一次騎上單車。
丹麥的單車道系統一定會讓許多台灣的單車族羨慕,每條道路不管是市區還是郊區幾乎都有單車道,且在歐洲行人、單車族的道路權永遠大於其他族群,不過其實也有一大半原因是因為丹麥大部分的地形較為平坦,因此造就了這個讓人稱羨的單車王國。

因為難得借到單車,加上對於丹麥單車道系統的喜愛,所以今天特地從宿舍(Albertslund)騎到了市中心(Copenhagen),距離約為14公里,花了約40分鐘左右。

丹麥郵筒

其實有時候丹麥給我的印象就是像這張圖片一樣,好多的菸蒂。

從11月中開始,丹麥大大小小商店、超市與公共場所都開始為聖誕節裝飾了。

聖誕老人的LEGO

丹麥的s-tog的第一節與最後一節車廂有專門停單車的設計

最後一張照片是丹麥s-tog(類似台北捷運)的火車,第一節與最後一節車廂是提供給單車族停單車使用的,這讓我想起台灣的捷運或火車如果要把單車帶上去,有一堆類似單車尺寸大小與單車需裝進車袋才能上車的規定,台灣不也是單車王國嗎?但似乎還可以再做得更好。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德國柏林旅行(1)

從柏林旅行回來已經過了好幾天了,應該趁著還有印象時記錄一下到底去了哪些景點和哪些趣事了。

這次去柏林我是和五位中國學生一同去的,在他們問我是否要去柏林時,離出發日只剩下不到一個星期,所以這次完全是很突然的旅程,雖然很不像我的風格(之前去曼谷時我可是爬文爬了快半年),但難得有人約我一同出遊所以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這次旅程我們完全是沒有計畫的,只有一個剛到柏林的中國學生在第一天帶我們介紹了大概的柏林景點,其他就都是臨時決定的了。
我們21日晚上11:00搭乘從哥本哈根往柏林的Eurolines的長途巴士,抵達柏林的時間為22日早上6:30,我們搭到的剛好是Business Class的車子所以車上有提供充電插座與WiFi,這是我第一次坐長途巴士一切都很新鮮,也試了好幾種姿勢好讓自己能更舒服一點。巴士從丹麥開到德國的中間會搭一艘船,所以整台巴士會開到船上然後車上的乘客都必須下車到船艙裡,因為我們搭的是夜間的巴士,船外的景色幾乎都是一片黑的,希望下次能有機會搭乘白天的巴士。
船艙內部

船艙外的甲板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一道柏林後一進地鐵的照片,應該也算是我對柏林的第一印象了吧!再找地鐵時我們試圖詢問了幾個看起來像是當地人的人,但當他們一開口就明確的讓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是真的在柏林不是在哥本哈根了,因為當我們用英文詢問時,他們卻是一口的德文讓我們都傻眼了。(不過其實還是看你遇到什麼樣的人,因為之後我們在旅程中也有斷斷續續問過幾次路,遇到的人還是有一部分會講英文的,而班上英文最好的國家算是德國的學生們了)
柏林到處都是塗鴉
我們這次三天住的是一間叫City Hostel Berlin的青年旅社,一晚約20歐左右包含早餐,在地鐵Mohrenstr.附近,住在這裡交通算是滿方便的。從巴士站搭地鐵到住宿的地方放完行李後,就從Hostel一路沿著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走到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了。
City Hostel Berlin
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
之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新國會大廈(Reichstag),在我們第一天到柏林時,可是剛好遇到天主教宗本篤16世(Pope Benedict XVI)到柏林進行參訪,雖然這件事對我來說幾乎無關,但那天新國會大廈附近可是到處都可以看的到隔離的柵欄與戒備深嚴的警察。
新國會大廈(Reichstag)
待續...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哥本哈根城市旅遊(1)

昨天中午吃完飯後,決定趁還沒下雪前到市區走走,而Min(韓國交換學生)也剛好要去一個博物館,所以我們就相約6點在Norreport前的麥當勞見面。

回房間想了一下後,突然想到幾年前在設計雜誌上看到一棟哥本哈根大學的學生宿舍,當時心想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他,沒想到轉眼間我真的出現在哥本哈根了。在Norreport轉地鐵到Island Brygge下車,距離地鐵站不遠的地方,但因為他剛好在許多大型建築物的中央,因此很容易不小心就會走過頭。
當我第一眼見到這棟建築物時,心頭突然湧起了一陣激動,因為從來沒想過我真的會見到他,那時在雜誌上看到他時,總覺得這個地方和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兩個不同的地方,沒想到我真的有機會走到這裡,讓我覺得其實那些書本上所說的城市、建築...等等地方,都是我們真的可以去的。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用腳架架著自己的小相機(Canon IXUS870IS)拍的,自己架腳架時已經有點不好意思,在加上我架的只是一台小相機,那畫面還真的挺有趣的。
[Tietgenkollegiet]
看完哥本哈哥大學的學生宿舍後,決定到Christianshavn附近的一個教堂,之所以想去那個教堂是因為他可以讓遊客走到教堂的最頂點俯瞰整個哥本哈根。在地鐵站Christianshavn下車後,詢問路人稍微走幾步路就到了。
 [Vor Frelsers Kirke, Christianshavn, Copenhagen]
教堂頂端是螺旋狀的,也是等等我要往上爬的階梯,如果你要爬到頂點的話成人票是一人30DKK(約180NT),但如果你有學生證的話只要25DKK(150NT),記得在購票前詢問是否有學生票,因為當我進去時並沒看到關於任何學生票的資訊,所以記得在去任何要收門票的地方時詢問是否有相關優惠。
付完門票後就要開始一路的往上爬了,需要爬的階梯算是滿多的,越往上走走道越狹小,所以如果對向有人要下樓梯的話都要互相禮讓才能通行,即使以我現在年輕人的體力爬到上面多少還是會有點喘,但等你爬到頂端後一切都會是值得的。

從上面俯瞰整個哥本哈哥,讓我想起了一年前我到曼谷的Sky Bar,當時從傍晚到夜晚從頂端俯瞰整個曼谷,那感覺就像這一次一樣從頂端俯瞰整個哥本哈根,沒有一句話能形容當時的感覺,而即使當時用相機不停的捕捉那景色但回到家後打開電腦看相片,那感覺卻不可能完全一樣。
非常推薦這個教堂,而且花錢爬到頂端絕對是值得的。
看完整個哥本哈根後,突然想到雖然去過新港(Nyhavn)好幾次,但還是想在趁下雪前再到那走一趟,於是繼續沿著地鐵到下一站(Kongens Nytorn)。
每次走進新港都會有總來到另一個地方的感覺,也許是坐在路邊用餐的人,也或許是那些浪漫的音樂演奏,直到現在他還是讓我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這裡真的像大家所講的,美得像張明信片,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哥本哈根,你絕對不會想要錯過這個看似童話的港口。

最後到了市區逛了一個小時,然後就回到Norreport等Min了,見到對方後我們互相分享今天各自的旅程,突然覺得等到我要離開哥本哈根的那天,我一定會非常捨不得我身邊的這些好朋友,尤其是Kim和Min這兩位韓國好朋友,還記得某天下午Min跟我說我是他到哥本哈根來後,覺得最能放開心交談的人,而Kim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這讓我更加捨不得他們了,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也答應他們一定會到韓國去找他們的。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哥本哈根的交友情況(1)

今天是2011年10月7日,好久沒有寫文章了,雖然每天都有許多新鮮事情在發生,但回到房間打開電腦後卻什麼都不想做。一個月的適應期也差不多了,是時候開始記錄一下每天的生活,也許會是些生活瑣事,但希望我還是能將他透過文字紀錄下來。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我在哥本哈根的交友情況好了。第一位要介紹的是一位26歲來自韓國的交換學生,他和我住在同一區的宿舍也共用同一個廚房。在他來哥本哈哥前已經在韓國當了兩年的兵,也到加拿大打工度假一年,除了去過加拿大外,他還給我看了他去美國紐約、拉斯維加斯...等等城市的照片,而在IHK開學前他也先到了丹麥的第三大城Odense去當志工,可以說是個經驗非常豐富的人。我們時常在廚房煮飯時聊天,我們會互相分享自己煮的食物給對方,有時我心情不好時也會和他分享,可能同是亞洲人的關係,相處起來格外的親切,而我們也討論過相關的問題,也認同因為都來自亞洲,文化、生活習慣比較相近,所以相處起來比較沒有什麼顧慮。
Jaeseong Kim, 我都叫他Kim

再來我要介紹的是我們班上的一群中國學生,九月中時和他們一同去了柏林,雖然我們語言相近,但有時還是覺得有些隔閡,可能有些用字遣詞不太一樣,還有講話的方式習慣也不太一樣,但他們卻也是讓我在哥本哈根覺得非常舒服的一群人。還有非常謝謝他們邀請我一同到柏林。
從前面到後面分別為張迪、高原、龍珂宇、王盟、符延延、最後是我。
再來要介紹的是我還沒到哥本哈哥前在網路上認識的兩位大陸學生,當時因為簽證問題所以上網去尋求協助,後來我就和他們用E-mail的方式聊天,而到哥本哈哥後的幾天他們做了一頓中國菜請了我和另一位台灣交換學生(下一個介紹的就是他了)。
左邊的是金芳,中間的是Yiyun,最右邊的就是我了
接下來這一個是和我來自同學校的交換學生,我們第一次見面是我在香港轉機時,在這之前我們都是用電話互相聯絡的,他的英語能力非常好,因為在他來到雲科前他是文藻外語學院的學生,也曾到法國學了一個月的法文,現在和我一樣都是用延畢的方式來哥本哈哥當交換學生,他是個非常好的人,也是我心情不好時為一能傾訴的台灣人。(我覺得他超級會跳舞的啦!)
最後要介紹的是我的小組組員們,國際交換學程最重要的就是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一同組成個小組然後討論與報告,我讀的是IDS(International Design Semester),小組裡有讀機械的、也有讀設計的。
左到右分別為Ignacio (Spain)、Laetitia (Frence)、Yan (China)、Yanyan (China)
 雖然和來自不同國家與背景的人組成小組做研究報告很有趣,但要克服文化與習慣的差異卻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時可能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因為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因此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新鮮理論或是問題出現,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但我也要說這樣的討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Excursion Day

昨天是IDS的校外參觀,我們從Kongens Nytorn地鐵站開始散步,中途老師跟我們介紹哥本哈哥的歷史,也帶我們看了新城與舊城的建築,而這次校外參觀最重要的就是到丹麥設計中心(Dansk Design Center)參觀,在設計中心裡有許多我們在台灣只能從書本上看到的設計作品,但我覺得設計中心裡有些作品擺設太過於雜亂,而大部分的作品簡介也都是用丹麥文寫,因此對於不懂丹麥文的我來說是非常不友善的。(其實連丹麥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也很少看的見英文,不過當你有麻煩時只要開口詢問就可以容易的的道答案,因為丹麥人的英文水準很高。)
老師正在介紹哥本哈根港口的歷史
結束後我們來到哥本哈根Stroget上的一家餐廳吃Buffet,吃完後我就和一些同學到Netto買了些啤酒,準備到公園裡好好享受悠閒的下午了。

當我準備前來丹麥時,有個朋友跟我說要和歐洲人交朋友時,啤酒是絕對少不了的,且不要在第一次對方邀請你喝一杯時拒絕,這樣會讓他們認為你是個難相處的人,的確當大家將啤酒喝下肚後,似乎相處得更融洽,尤其是晚上時我和一些韓國人一同到bar裡找同學時,他們看到我手上拿著啤酒就熱情的打了招呼,也開心的對著我跳舞。
大家喝著啤酒開心的聊天,那個奇怪的人是突然冒出來的丹麥人,見到我們喝著啤酒就也拿了一瓶一同瞎聊
我想我還是可以再放得開些的,哈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來哥本哈根學習

來到哥本哈根已經一個星期了,從下飛機開始就有好多新鮮的事情等著我去冒險,像是一開始的如何從機場到學校、宿舍,如何在丹麥買食物並烹煮...等等,但其中最有趣且最困難的莫過於是如何去交朋友。在IHK每年有500多個交換學生來自十幾二十個不同的國家,而因為來自不同的國家,所以大家的生活習慣、對於各種事情的看法與認知都不相同,因此要像認識自己國家的人那樣並不容易。舉例來說像今天我在與小組討論報告時(一位法國人與一位西班牙人),他們說了一個麥片的牌子"muesli",在當下我並無法馬上融入他們在說什麼,因為在台灣我們並不太常去接觸麥片,尤其是在講一個麥片的品牌,所以在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都不斷的再認識對方,也不斷的再認識不同的國家、文化。

我很開心我當初並沒有放棄來到丹麥當交換學生,因為來到這裡的一個星期內,我已經學了許多我曾經不知道、甚至是那些我們這個年紀應該要學會卻還沒學會的事情。也因為IHK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換學生,讓我更覺得是值得的。

這半年裡我也要開始學習如何煮飯給自己吃